<legend id="h4sia"></legend><samp id="h4sia"></samp>
<sup id="h4sia"></sup>
<mark id="h4sia"><del id="h4sia"></del></mark>

<p id="h4sia"><td id="h4sia"></td></p><track id="h4sia"></track>

<delect id="h4sia"></delect>
  • <input id="h4sia"><address id="h4sia"></address>

    <menuitem id="h4sia"></menuitem>

    1. <blockquote id="h4sia"><rt id="h4sia"></rt></blockquote>
      <wbr id="h4sia">
    2. <meter id="h4sia"></meter>

      <th id="h4sia"><center id="h4sia"><delect id="h4sia"></delect></center></th>
    3. <dl id="h4sia"></dl>
    4. <rp id="h4sia"><option id="h4sia"></option></rp>

        【宣传诚信理念】湖北超16万市场主体通过信用提升行动满血复活
        发布时间:2022/10/01  |  来源:湖北日报  |  专栏:宣传诚信理念

                 市场经济,诚信为本。失信了,生意难做,贷款难获,寸步难行。


          失信于人,当受惩戒;知错就改,如何满血复活?


          4月以来,湖北省市场监管部门展开信用提升行动,分类施策、“容缺”“容错”修复,让161990户市场主体补上“诚信缺口”,从而得以继续在市场上乘风破浪。


          “知错就改”有“绿色通道”


          “消除了环保处罚记录,让我重获客户‘青眼’。”7月21日,湖北省昊江机械有限公司的副总经理宋江华十分感慨。


          受到处罚后,该公司第一时间改正错误,并通过当地环保局审核,但因不良记录未及时消除,他与客户洽谈合作时被对方指出“把柄”,不欢而散。


          公司所在的潜江市场监管部门知悉后,指导宋江华按程序申请信用恢复。仅用一天,“昊江”就恢复了诚信之身。


          今年,潜江市市场监管局因信用监管成绩突出,获得国办督查激励。如今在潜江,符合条件的市场主体修复经营异常名录信息,实现了“一网通办”“一日办结”。


          对于这些知错已改的市场主体,我省开辟了信用修复“绿色通道”。


          湖北秦鸿是枣阳市招商引进的一家新材料公司,发展势头强劲。3月,世界500强企业——中国建材集团有限公司看中其发展潜力,决定并购该公司。但国家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中有一条涉及该公司的处罚信息:去年底,该公司“因使用未经检验的特种设备起重机械”被处罚。这条不良信息使并购进程受阻。经确认,该公司已在公示期间主动纠错,消除不良社会影响。省市场监管局帮助该公司提前修复信用后,相关并购进程得以推进。


          今年8月,湖北三赢兴光电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计划登陆资本市场。好消息的背后,有着一次严谨细致地“信用手术”。4个月前,因企业年报中财务数据填报失误,这家湖北省政府培育的“金种子”企业面临着被认定虚假信息、错失上市机会的风险。通城县市场监管局经过调查,向省市场监督管理局信用监管处提供了有关证据材料,使企业信用得以修复。


          评先评优、享受政策、资质资格审核、招标投标、合同签订、银行贷款……“改正错误”后恢复信用,让不少市场主体能够轻装前行。


          对“缺失错漏”多点包容


          据介绍,这些“知错就改”、信用恢复的企业,绝大多数没有造成严重不良影响。


          涉企事项,大多繁冗而专业。比如,一些企业在住所变更、企业年报等环节因工作人员“犯迷糊”,未及时更新相关登记信息或及时发送年报,这些都会被列为市场主体“异常”之列,影响企业信用和正常经营。据统计,截至7月18日,湖北全省市场监管部门共办理信用修复总量161990户。办理“移出经营异常状态”的个体户占到八成,共计129223户,其中,近九成的“错误”是近几年来有年报错漏记录;“移出经营异常名录”的企业有25758户,此外,行政处罚信息停止公示6407户,移出严重违法失信企业名单602户。


          荆州市博韬人力资源有限公司登记住所为“开发区创业园”,后迁至沙市区智谷创业园,虽每年正常年报,但因登记住所未及时变更,被市场监管部门以“通过登记住所无法联系”列入经营异常名录。不久后,企业因此在申请创业贷款的最后关头“被卡”。经确认,当地市场监管部门对该企业采取“容缺”受理信用修复,企业顺利获得贷款。


          作为全省信用分类监管试点城市,荆州市采取“容缺”“容错”受理等措施,让一部分“犯迷糊”的企业“绝渡逢舟”,今年以来共为5359户市场主体及时办理了信用修复,助全市市场主体“清白”参与政府招投标、进行贷款融资等。


          省市场监管局信用监管处相关负责人提示,“容缺”“容错”等信用修复举措绝非“零门槛”。例如,“容错”只针对企业非主观故意造成邮箱、地址、财务数据、党建信息等年报公示信息有轻微差错的情况。如被列入严重违法失信名单管理或列入行政处罚公示信息等情形,依法应受到多部门联合惩戒,影响市场主体的正常运转,市场主体还须诚信合法经营,及时、规范自身经营行为,切莫“‘信’到用时方恨少”。


        湖北日报|2022/10/01